《南京大学2012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公布后受到广大考生普遍关注,有关今年的招生计划、招生政策和学校人才培养举措与特色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南京大学,我们挑选出18个关键词进行解读,以便大家掌握今年招生工作的特点。
1.3400人
作为我国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之一,南京大学素以培养“未来各行各业拔尖创新人才”为己任。“招收一流生源、给予一流培养、造就一流就业竞争力”,2012年南京大学继续为“办中国最好的本科教育”选拔追求科学与成才梦想的优秀中学生,计划在全国招生3400人。
适度控制招生规模是南京大学坚持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的重要体现。早在上个世纪末,南京大学在全国率先提出和确立了“规模适度、内涵发展”的办学指导思想,在没有合并其他高校的情况下坚持把人才培养作为提高办学质量的突破口,带动学校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并稳居全国高校前列。尤其在仙林新校区功能不断完善、办学条件极大提高的情况下,不扩大招生规模,能够确保每一位学生获得更加充足的教育资源。

2.贫困地区定向计划
积极响应新阶段扶贫宏观战略部署、促进教育公平,今年南京大学增加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30人,涵盖10个专业(新闻传播学类、公共管理类、法学、临床医学、环境科学类、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地质学类、生物科学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社会学类),覆盖16个省份。
3.按院系和按学科大类相结合
为无缝对接“通识教育与个性化培养融通”的“三三制”教学改革,2009年南京大学推进按院系和按学科大类相结合的招生模式。2012年,36个招生专业(专业类)涵盖了91个本科专业和分流方向。
通过这一招生模式,每个招生地区能够涵盖南京大学几乎全部的本科专业,考生填报志愿的选择更多;经过大类培养阶段的通识教育后进行二次分流,也利于大家在明确发展方向后对专业做出理性选择。
4.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空间科学与技术
2012年,南京大学新增本科专业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该专业涵盖了化学、物理、材料、电子、机械等多个学科,以能量转换与存储材料及其器件的设计、制备与应用工程技术为特色,直接面向国家新能源战略,注重工程实践能力,培养能够掌握能源转换与利用原理、新能源器件、装置及系统的设计与运行技术,能胜任太阳能、生物质能、氢燃料电池、动力型二次电池等新能源获取与存储技术相关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技术开发及技术经济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空间科学与技术是2011年新增专业,今年正式列为天文学招生专业的一个分流方向。该专业依托我国实力最雄厚的天文学学科,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强强联合,将科研领域由天体物理、天体测量与天体力学向空间科学与技术、传感器和探测技术、航天动力学与控制、导航定位技术、自动控制等方向拓展。
早在2009年底,南京大学同时成立物理学院、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并正式启动学科拓展提升战略,实现文理工医四大学科领域协调发展。近年来又相继成立了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医学院口腔学院等。南京大学学科拓展不是追求扩大办学规模,而是促进优势理科向新型工科的延伸,紧密结合国家和地方优先发展行业,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目前南京大学可授予工学学位的本科专业已达17个。
5.专业服从调剂不退档
在25个实行平行志愿的省份,从保障考生根本利益出发,根据实际生源情况确定投档比例,在考生专业志愿服从调剂的情况下做到进档不退。
6.专业级差
专业(专业类)录取设定分数级差,与去年不同的是,江苏省级差分为1、1、1、0分,其他省份为2、1、1、0分。同时,南京大学还将通过增加各专业招生计划弹性,尽最大努力提高考生专业志愿满足率。
对于各类提前招生、自主选拔录取等,南京大学单独增加计划进行录取,不占用各省(区、市)公布计划。在生源情况较好的地区将增加招生计划,实现更多优秀考生的南大梦想。南京大学去年生源整体质量很好,我们在很多省份都增加了招生计划,如江苏、黑龙江、北京、山东、上海、天津等。
7.二次选拔
入学后,面向2012级本科新生开展二次选拔的项目主要有三大类:
一是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实验计划。它是国家为回答“钱学森之问”而出台的一项人才培养计划,目标是培养我国未来20年的国际一流科学家。南京大学不仅是首批列入该计划的高校之一,也是囊括所有试点学科的两所高校之一,同时南京大学还自筹经费增加了两个优势学科。所有新生,不分文理,入学报到后均可以申请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天文学、大理科等7个“英才培育计划”的选拔。入选学生将获得生均10万的培养经费支持和专门的奖助学金,突出海外学习或境外实践经历,并有专门导师指导,可自由跨年级、跨学科选择课程,可优先取得直博资格等。计划实施两年来,近500人通过这一计划进入南京大学人才培体系中“高原上的高峰”。
二是国家人才培养基地。目前,南京大学拥有国家基地班13个,总数居全国高校第二位。其中,理科基地班9个(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学、地质学、天文学、大理科试验班、大气科学、数学)、文科基地班2个(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经济学基地班1个、生命科学与技术基地班1个。其中大理科试验班,即匡亚明学院基础学科理科强化班至今仍是国家理科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地中唯一的多学科综合点。13个基地班覆盖了南京大学8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中的7个,均设有硕、博士点,配备院士、长江学者、杰青为主体的师资队伍,并依托国家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教学科研优势实施重点培养。基地班实施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模式,注重与工程技术学科以及社会学科的融通,学生凭借扎实的基础可选择相关工科深造或选择就业。基地班出国率30%以上,保研率60%以上。目前,南京大学大部分基地班都是采取从大一新生中选拔的方式招生。
三是双学位国际交流生项目。该项目是南京大学与国外知名高校联合培养学生的国际合作平台,学生达到两校毕业要求,可同时获得两校学位。目前针对入学本科新生选拔的双学位项目包括:南京大学与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和伊利诺依大学厄本那香槟分校、英国南安普敦大学和爱丁堡大学的联合培养国际合作项目。过去几届南大学子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国外大学的极高赞誉,为更多的南大学生走进国外名校赢得了良好口碑。
8.中加班
中加学院成立于2006年,是南京大学和加拿大滑铁卢大学联合培养学生的国际合作平台,在7个本科专业开展双学位国际交流生项目。2012年,该项目中的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被列入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可直接高考招生,并与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开展合作办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中加班采取2+1+1模式,即第一、二学年在南京大学学习(1/3以上课程由外教讲授),第三年在滑铁卢大学学习,第四学年可以选择在南京大学或滑铁卢大学学习;继续在滑铁卢大学学习,将同时获得滑铁卢大学学士学位。有报考意向的考生请于7月5日前提供书面申请,并由考生本人和家长签字后传真至025-83592888,该申请将作为进档后录取该项目的重要依据。
9.办中国最好的本科教育
南京大学堪称院士成长的摇篮,从这里先后走出了250多位两院院士,仅恢复高考制度后就有8位本科校友当选,居全国高校第一。在我国最优秀的青年科学工作群体——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南京大学本科校友有121人,仅次于北京大学125人。正是基于此,南京大学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新形势下,提出要在人才培养质量中实现重点突破,把南大的本科教育办成享誉海内外的教育,办成“中国最好的本科教育”。我们的信心还源自:
一是南京大学教师资源评价位居全国高校第2位。尽管南大师资规模仅为同类院校的1/3-1/2,但在两院院士人数、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人数比例等方面仍具有显著优势,在2012年中国大学教师绩效排行榜中位居首位。另外,南京大学推动全校95%的教授、副教授投身本科教学,形成40余个“院士+名师+名教授+优秀教师”为骨干的高水平教学团队;已有200余位教授参与全校本科通识类课程建设,其中半数以上的课程主讲人为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教学名师和各学科带头人。
二是前瞻性地设计“三三制”本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践行“通识教育与个性化培养融通”的人才培养理念,旨在通过多元化的培养手段,给予本科生更多的自主选择权,更大的自由发展空间,从而具备更强的社会竞争力,最终实现其个性化的发展。2009年起实施的“三三制”培养方案是一场全方位、系统性的本科教学改革,它打破了本科教育原有的院系、专业壁垒,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课程、学科专业和发展方向,实现快乐学习、自主发展、全面成才。另外,南京大学走在全国同类高校前列,举全校之力,迄今打造了350余门全新的新生研讨课程、通识教育课程和学科前沿课程,初步构建了“三层次批判性思维训练课程体系”,普遍采用研究性教学方法和研讨式教学形式。
三是对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不遗余力,经费“上不封顶”。为鼓励广大教师投身本科教学,在全校范围营造重教爱生的氛围,学校在教育部“985工程”三期项目建设中设立“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专项。该项目目前已投入3500万元,在培养模式创新、高水平课程建设、教师教学发展、改进育人环境和教学资源建设等5个方面已设立千余个子项目,涵盖全校各院系和有关单位,全面打造南大本科教育教学新局面。
四是贯通中学教育和大学教育。2012年,南京大学于建校110周年之际正式启动“大学——中学协同整合人才培养试验计划”,并列入“985工程”三期支持项目。目前,南京大学已经着手与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共建“创新人才合作培养基地”,与南京市金陵中学共建“准博士培养站”,与江苏省苏州中学合作建立匡亚明实验班。南大将通过该计划加强与优质中学的深度合作,同时逐步向中学开放南京大学教育、文化和科技资源,努力使一批具有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得到一以贯之的协同培养。
10.“三三制”培养方案
所谓“三三制”就是把本科培养过程划分为“大类培养”、“专业培养”和“多元培养”三个阶段,在第一个阶段实行通识教育,第二个阶段实行专业化教育,四年级进入多元化培养的第三阶段,在这个阶段为学生规划了“专业学术”、“交叉复合”、“就业创业”三条发展路径。“三三制”培养模式改革的精髓在于将通识教育与个性化培养融通,将传统专业教育的刚性培养模式变革为更加灵活的菜单式、可定制的自主学习模式,同时真正给予学生自主选择权和更大的自由发展空间。“三三制”培养模式为实现每一位学生成长成才和终身发展创造条件、积蓄能量。

11.专业准入准出
有别于过去“转专业”的概念,“三三制”教学改革建立了“专业准入标准”和“专业准出标准”。“专业准入标准”是指本科生在不同年级分流到某专业的最低先修课程要求;“专业准出标准”则是指学生从分流专业毕业的最低专业课程要求。在达到“专业准出标准”的前提下,同学们自主选择多元培养路径,完成所有应修学分并满足其它毕业条件后即可拿到毕业证书。更具突破性的是,学生可以在全校院系申请相关专业准入,且各院系接受跨院系转入的人数不得低于本院系人数的15%。据统计,2011-2012学年,总计1163门学科专业核心课程面向全校本科生开放,9394人次修读跨院系开放课程,学生跨院系转入意愿满足率接近80%。

上图中,学生A来自X学院甲专业,最终在甲专业继续读研深造。学生B来自X学院乙专业,最终既获得乙专业本科毕业文凭,又通过第二专业学习获得丙专业第二专业证书或辅修、双学位证书,并考入丙专业读研。学生C来自Y学院,因对X学院乙专业十分感兴趣,通过努力转入了该专业学习,获得乙专业本科毕业文凭,并通过第二专业学习获得丁专业第二专业证书或辅修、双学位证书,在乙或丁专业的相关领域就业。A、B、C三位同学的经历反映出实现多元人才培养的三个典型的可能性。在同学们的实际学习过程中,由于对课程和路径的选择不同,还会出现更多样的发展方向。
12.三个“百分之百”
为打造学生自主学习空间,南京大学在教学管理上新推三个“百分百”政策,即百分百课程开放,百分百专业开放,学生百分百自由选择课程、专业和发展方向。据统计, 2011-2012学年,我校本科课程开放量达17324人次。
13.第二专业培养
为了鼓励学生跨专业、跨学科交叉学习,南京大学在原有副修、双学位培养基础上实施了本科生第二专业培养方案,学生学习累计达到一定学分即可获得南京大学第二专业证书。据统计,据统计,2009-2011三个年级已有2216人正在修读第二专业课程。
14.2/3与1/3
南京大学在基础科学研究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上优势明显,毕业生具有扎实的基本功,特别有助于硕士或博士研究生阶段再选择具体的专业,因此他们就业往往排在次要位置,首要的考虑是继续深造。2011届本科毕业生升学、出国的比例接近2/3,保研比例占到1/3。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南大毕业生读研可以选择的口径也非常宽。在院校方面,很多毕业生可以被推荐到清华、北大、中科院等科研院所,到国内外其他高校深造学习的毕业生接近20%。在专业方面,由于都是理科的宽基础性,学生选择工科读研或者交叉到其他学科都很容易。另外,国外高校的基础学科专业一般以科研项目为支撑,本科为基础学科的学生毕业后申请出国留学更易拿到offer和全额奖学金。南大毕业生出国率超过15%,部分优势专业接近50%。
南京大学被国际权威咨询机构评为“中国应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最强的大学”之一。直接就业毕业生行业分布比较均衡,高校、科研单位相对较多,就业单位多集中在泛长三角、珠三角、北京等一线城市。在政府机关,特别是宏观决策部门、大型国企、全球500强企业等就业比例也很大。
15.海外名校奖学金计划
南京大学是内地国际化办学程度最高的大学之一,创建于1986的中美文化研究中心被誉为“不出国的留学基地”,被列为中美建交40年的重大事件。2012年4月,该中心25周年庆典在霍普金斯大学举行,希拉里专门发来贺电。到目前为止,南京大学已与世界30个国家和地区的280余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学术交流和研究合作关系,交流合作协议突破400份。南京大学也是联合国在国内唯一的汉语进修基地(在联合国最高层工作的中国职员中,一半毕业于南京大学,联合国副秘书长沙祖康也是南京大学校友),是美国西点军校、美国空军学院、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等国外知名高校的汉语进修基地,并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英国、德国、智利等国建立了7所孔子学院。
为使学生具备开阔前瞻的国际视野,南京大学大力拓展学生国际交流的水平和规模,在本科生境外交流比例已达30%的基础上,争取明年超过2500人,并启动“海外名校奖学金计划”,尽快实现让南大每一名本科生都有机会到国外交流。
16.空调
同层次院校中,南京大学是唯一在新老校区学生宿舍均安装空调的高校。作为南京大学110周年校庆主会场,仙林校区定位于南大新百年发展和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需要,各项建设标准均处于国内高校前列。仙林校区学生公寓全部是四人标准间,并采用庭院设计格局使绝大多数房间都朝南;每个房间均安装有空调,设有独立的卫浴间、直饮水机;每栋楼都有热水淋浴室和开水房,以及24小时自习室。仙林校区杜厦图书馆总投资超过2亿元,是江苏省目前藏书量最大的图书馆,居全国高校前三。被誉为“火立方”的体育馆建有排球馆、羽毛球馆、乒乓球馆、跆拳道馆、健美操馆、武术馆、健身房等,其中篮球场已达到举办国际赛事的标准。
另外,乘坐南京地铁二号线,南大师生从学校门口的南大仙林校区站,40分钟即可抵达鼓楼校区和主城,享受到地铁时代所带来的便捷。

17.3000万
在南京大学,每年有超过一半的同学可获得各类奖、助学金,其中奖学金最高奖励每生1.2万,助学金最高奖励每生1万,年度发放总额达3000万元以上。
(1)国家助学贷款。入学新生可凭个人信用通过学校向指定银行申请国家助学贷款,贷款最高额为6000元/学年,在校期间国家贴息,毕业后还本还息。
(2)勤工助学。目前设有1300余个勤工助学岗位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申请,每月可获得300~400元的报酬。
(3)学费减免奖励。实行“先贷后免”措施,办理助学贷款且综合表现突出的同学可获得最高减免全额学费奖励。
(4)特困生临时补助金和冬季御寒衣物的发放。设立特困生补助基金,为学生临时性、突发性困难提供特殊的经济资助。每逢冬季来临,学校会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御寒衣物。
(5)特困新生入学“绿色通道”。特困学生可凭“绿色凭证”缓交入学费用,先报到注册,然后申请国家助学贷款。2011级新生入学报到时,还对31名贫困新生发放了每人500元的特困补助,为60名同学饭卡充值300元,给40名同学发放了贴心生活用具,为约800名新生家长提供免费住宿。
(6)贫困学生国际交流奖学金。我校是国内顶尖高校中第一所设定专门资助品学兼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赴海外交流的高校。2010-2011年,先后12人获得资助赴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和戴顿大学交流学习。
18.一拨我就来帮您
近几年,南京大学一直在打造“阳光招生、诚信招生、贴心招生”的服务品牌,并推出了不少充满温情的举措,方便了广大考生,也树立了南大招生的良好形象。为解决招生热线占线难接通问题,南京大学在去年开通了400-1859680全国统一招生服务热线,实现多部并机电话的智能转接。1859680谐音“一拨我就来帮您”便于记忆,也体现了南大招生的一种服务承诺,在全国范围内拨打该号码仅收市话费用。

为实现与考生的实时沟通,南大还精心打造了“南京大学本科招生微博联盟”,23个招生组长和21个院系开通新浪微博,通过登录“微联”地址http://verified.weibo.com/group/bkzs,选择你所在地区的招生组和感兴趣的院系加关注,不仅能够及时了解招生资讯和院系动态,而且可以通过私信或@工具与他们进行对话。另外,与多名教学名师、学生社团的交流,可以帮助您提前走进南大。
在填报志愿期间,南京大学多年负责招生工作的老师还将走到您的身边,为您填报志愿、选择专业提供耐心指导,他们的联系方式、具体行程、驻地等信息都会通过本科招生网http://bkzs.nju.edu.cn,招生微博(新浪@南京大学,腾讯@南京大学招生办),以及各招生组自己的微博进行提前预告。
|